作為一種廢水生態處理技術,人工濕地具有投資少、運行費用低和處理效果好等優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植物是人工濕地的核心,選擇適宜植物用于人工濕地的建設不僅可以增強人工濕地的除污效果,方便后期運行管理,還可以降低建設成本和可能產生的生態風險。

植物是影響人工濕地凈化水體效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其可直接吸收利用水體中的營養物質促進自身生長,同時達到凈化水體的效果;植物根系為水體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同時還可進行輸氧、泌氧從而創造好氧、厭氧的根際微環境。除此之外,植物在改善區域氣候,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塑造良好景觀效果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選擇適宜的植物對人工濕地的構建、運行及后期管理十分重要。

國投盛世研究發現不同植物配置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如在處理中濃度污水實驗中,探究香蒲、水蔥、慈姑、小白花地榆、小葉章最佳組合方式時,發現當慈姑和水蔥組合時,系統的凈化能力最強;多個種類組合的植物群落凈化效能遠超過單個植物,并且隨著污水濃度越高差距越明顯。

目前,人工濕地技術用于污水凈化在我國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但在濕地植物的選擇方向上仍存在著很多不足,有關研究需要不斷的深入和探索。物的選擇可根據不同人工濕地類型和不同水體污染物類型進行配置,從而最大效率的發揮濕地植物對水體凈化的效果,如表面流濕地適宜于配置淺根散生型和淺根叢生型,代表性植物有慈姑、燈心草等,潛流式濕地則適宜配置深根散生型和深根叢生型植物,代表性植物有菖蒲、水蔥、旱傘草等。當水體污染物類型為N和BOD5時,應選擇根系較大且輸氧能力強的濕地植物,代表性植物有美人蕉、再力花等;當水體主要污染物類型為N、P、重金屬時,應選擇吸附富集能力強且生長快的濕地植物,代表性植物有鳳眼蓮、茭白、荇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