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中部和東部地區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的全面推進和西部地區的不斷開發與擴大,目前國內相關機構已積累了大量關于表層和深層土壤中元素含量的高精度數據。根據區域地質背景,土壤類型和土地利用情況,可以通過統計分析獲得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學參考值和背景值,可以進一步評價土壤污染程度,進而有效劃分土壤污染程度,為土地利用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足夠的經驗依據。下面跟隨國投盛世小編的腳步一起看一下吧。

一、土壤污染情況

環境污染,是指由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對人類或有機體的正常生存和發展有害。其具體來說,可包括兩個含義:(1)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2)環境質量的下降危及人類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顯然,環境污染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很難確定污染物積累與危害發生之間的明確界限。土壤在碳循環中起著關鍵作用,有助于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

肥沃的土壤可以被稱為固定植物根部基礎的天然“儲罐”,它為植物提供營養并促進植物生長。作為“生命的孕育床”,土壤維持著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樣性,僅在1平方公里的森林土壤中就可以發現1000多種無脊椎動物。目前,中國長三角地區至少有10%的土壤已經基本喪失了生產力。根據調查,南京郊區有30%的土地被污染。浙江省17.97%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鎘,汞,鉛和砷等重金屬污染明顯。在中國南方,一些城市的耕地中有50%被鎘,砷,汞和石油有機物等被有毒重金屬污染,據統計,重金屬污染了將近40%的農田和菜地,其中10%被嚴重超標;在華南地區,它主要存在。銅,砷,鋅,鎳,鉛,鎘,汞等重金屬的污染;東北地區Pb,Hg,Cd,As和Cr污染較嚴重,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的污水灌溉區和老工業區。汞,鎘,砷,銅,鉛,鉻,鋅,鎳等。其中,云南,四川,甘肅白銀市和內蒙古河套地區污染更嚴重。在云南地區,有37個縣的元素超標率超過30%,河套地區近30萬人受到砷中毒的威脅。

二、土壤污染的判別準則

大量研究表明,表層土壤不僅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被表層地球化學修飾,而且還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深層土壤基本上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其反映了地球化學特征的原始土壤母體物質特殊性。據研究人員調查發現,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的地球化學特征既有遺傳聯系,又有組成差異。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數據表明,盡管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的地球化學特征存在差異,但總體上依舊有密切的關系。

三、土壤元素污染分級標準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地理和地球化學景觀有著巨大的差異性,而表生地球化學效應也有很大差異。為了消除不同區域景觀條件下土壤形成過程中元素活化,遷移和再分布的差異影響,并有效地反映人類活動的作用(污染疊加),因此需要建立區域土壤污染等級劃分,從而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和工作準確性的評估。

初級污染:區域性因素或表面效應增加了表層土壤的元素含量,呈現出地球化學元素的區域性高背景分布,其成因需要進行研究和分析。

二次污染:由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等局部因素引起的表層土壤元素含量略有增加,礦化外圍區域和特殊地質體分布區域中的土壤元素含量,以及地球化學元素的分布表現為弱異?;蛱撊鯀^域。其中,需要研究土壤元素含量的變化趨勢,并對該地區的生態效應進行綜合評價。

第三級污染:工業生產、采礦等導致某些地區表層土壤元素含量增加,礦化分布區域中的土壤元素含量增加,而地球化學元素的分布則出現異?;虍惓^域,有必要定期監測土壤元素含量的變化,并定期監測其生態影響程度。

第四級污染:工業生產,采礦等導致某些地區的表層土壤元素大量增加,土壤元素含量分布在礦化區內,而地球化學元素的分布則表現為局部高異常區。需要對土壤元素含量變化進行長期監測,以評估土壤元素的生態影響和人類住區的安全性。

第五級污染:工業生產、采礦等在小范圍內引起的表層土壤元素會大量增加。礦區主要礦化元素的含量和地球化學元素的分布多數為局部異常集中的中部地區。如果是農業用地,則需要土壤污染修復;如果是建設用地,則必須評估和監測土壤污染對人類住區環境的影響。

當然,由于土壤系統的復雜性,土壤污染的評價和分類在理論或方法上并是完全成熟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